首页 > 正文

如何更早地发现肝癌?

我学健康网 2022-06-28 08:19

你说专门每年去各种检查做一遍?那显然不现实,而且也没这个必要。所以我们首先就要进行一个大筛查,那就是着重针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来做文章。那么哪些是肝癌高危人群呢?上面这一小节我已给出答案,即罹患病毒性肝炎、肝癌家族史、酒精性肝病、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等。

检查项目:肝脏B超;因为在肝脏的多种疾病中,肝癌的早 期诊断尤为重要。但实际情况却是,肝癌的早期发现率非常低,很多患者平时没有什么症状,但去医院一检查就是晚期。肝癌早期难以被发现,与肝脏的“性格”有 很大的关系。首先,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强大,只要有30%~50%的肝脏没受影响,一般就不会出现肝功能不全的症状。

其次,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,只是表面层包膜有神经,所以当处于早期的、较小的肝癌时,不会 有明显的疼痛感觉。随着肿瘤的增大,肝癌患者会出现一些如上腹胀痛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,但这些症状又没有特异性,如同开篇讲到的黄女士丈夫一样,还以为是 干活累着了,故而很容易被忽视。

有统计显示,B超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在80%以上,能发现直径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。由这组数 据可以看出,B超可以进行普通的筛查,但值得提醒的是,对肝癌的早期发现,并不能“包打天下”,这是因为B超有优点,同时也有缺点,比如胖人在做B超时, 就会因为脂肪层太厚,而导致超声波反射受影响,影响检查的结果,影像就不是那么清晰。

另外,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,与设备的性能和检查人员的经验有很大关系。所以,还有20%的 早期肝癌是B超不能发现的,特别是针对于直径<1厘米的微小肝癌,这就需要进行其他的检查。由于彩超价格也不算贵,而且是无创检查,做起来也方便,所以针 对肝癌的高危人群,定期的肝脏彩超复查,还是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筛查作用的。

检查项目:血甲胎蛋白(AFP)测定;甲胎蛋白是肝癌筛 查的重要指标,当影像学检查怀疑存在肝癌时,一般医生会建议做个甲胎蛋白检查来辅助来辅助诊断。甲胎蛋白属于肝癌的肿瘤标记物,具有一定的敏感性。尤其是 当血甲胎蛋白高于20ng/ml时,需引起重视,有发生肝癌的危险。如果血甲胎蛋白值高达200ng/ml,则应高度警惕。但要注意,并非只有肝癌会引起 甲胎蛋白升高,也并非所有肝癌患者都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表现,因此不可作为诊断肝癌的手段单独使用。

小结:如果在B超检查或者血AFP检查又异常时,那么我 们就可以进一步来完善些精度更好的检查了。如腹部CT,像腹腔CT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肝癌的大小、数量、形状、边界、血供。通常CT检查是比较细致的问 题,能深入了解病变情况,对手术和预后判断十分有帮助。如MRI与血管造影,MRI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,造影术能清楚显示肝脏的小病变和肿瘤的血供状 况,适合于经其它检查仍未确诊的病人。由于有创伤,这种检查方法不作为首选。

当然了,最准确的还是病理检查了。其实当CT发现肝脏占位时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即影像科医生基本就有80%以上的把握知道这个占位的性质了,但在没有病理检查的基础上,谁也不敢说出这么绝对的话,因为医学是严谨的。故而也可采用超声或 CT引导穿刺活检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在超声波或 CT的精确引导下,可一次射穿肿瘤,避免重复穿刺所造成的伤害;目前的穿刺针非常细,带来的伤害很小,安全且无痛苦。

综合总结

再做一个全文的总结,即腹部超声联合血AFP为肝细胞癌的常规筛查方法,腹部增强MRI和/ 或增强CT为加强筛查方法。不同危险分层的人群建议按以下频率和内容进行筛查和监测:普通人群和低危人群每年1次常规筛查,中危人群每6个月1次常规筛 查,高危人群每3~6个月1次常规筛查,每6~12个月1次加强筛查,极高危人群每3个月常规筛查1次,每6个月加 强筛查1次。在监测过程中如果腹部超声发现<1cm 结节,应3个月复查1次,结节增长或结节>1cm且AFP>20ng/ml应进行肝癌加强筛查。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结节性质者,可考虑在影像引导下行诊断 性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。
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