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正文

肝硬化的8大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

我学健康网 2023-01-03 09:13

1、消化道出血

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,出血部位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(EGVB)为主,但也有30%-40%的患者为非EGVB,包括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和消化性溃疡等。

EGVB临床表现为突发大量呕血或柏油样便,严重者致出血性休克;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多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少量呕血及黑便,门静脉高压性肠病常呈反复黑便或便血。

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为止血、抗休克、防治并发症。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(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、奥曲肽等)、内镜治疗(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、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等)和手术治疗(介入治疗、外科断流或分流手术、肝移植等)。

2、感染

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感染,感染部位因患者基础疾病状况而异,常见包括: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(SBP)、胆道感染以及肺部、肠道及尿路感染。

SBP是非腹内脏器感染引发的急性细菌性腹膜炎,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;胆道感染患者常有腹痛及发热,当有胆总管梗阻时,出现梗阻性黄疸,当感染进一步损伤肝功能时,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;肺部、肠道及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常见。

对肝硬化并发的感染,一旦疑诊,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。SBP、胆道及肠道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,其他如氟喹诺酮类、哌拉西林钠+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,均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。一旦培养出致病菌,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窄谱抗生素。

3、门静脉血栓形成

门静脉血栓是累及门静脉系统,发生在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、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,是一种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。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较为常见的并发症,尤其是脾切除术后,门静脉栓塞率可高达25%。

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,当血栓缓慢形成,局限于门静脉左右支或肝外门静脉,侧支循环丰富,多无明显症状。当门静脉血栓严重阻断入肝血流时,可导致难治EGVB、中重度腹胀痛、顽固性腹腔积液、肠坏死等,腹穿可抽出血性腹腔积液。

抗凝、溶栓等是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基本方法,低分子肝素、华法林是常用抗凝药物。对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门静脉高压者,为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,可行门腔脾肾分流或断流术。

4、肝性脑病(HE)

HE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因肝功能不全和(或)门体分流引起的、以代谢紊乱为基础、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失调的综合征。HE临床表现为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紊乱、运动和反射异常。除针对病因治疗、加强营养外,降低血氨是治疗HE的关键。乳果糖在轻度HE治 疗及初级、二级预防中有较好效果。

5、电解质紊乱

电解质紊乱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,常见原因包括长期钠摄入不足及利尿、大量放腹腔积液、腹泻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,以低钠血症多见。严重低钠血症可诱发和加重肝硬化各种并发症,预后差。临床需定期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钠水平,防治低钠血症,避免并发症发生。

6、肝肾综合征(HRS)

HRS是指严重肝病时出现的以肾功能损害、动脉循环和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明显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,临床以少尿、无尿及氮质血症为主要表现,缓进型较多见,常呈难治性腹腔积液,肾衰竭病程缓慢,可在数个月内保持稳定状态,常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转为急进型而死亡。

HRS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(首选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)、肾脏替代治疗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 流术(TIPS)及肝移植。TIPS有助于减少缓进型转为急进型HRS。肝移植可以同时缓解这两型HRS,是该并发症有效的治疗方法。在等待肝移植术的过 程中,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保护肾功能∶静脉补充清蛋白、使用血管加压素、TIPS、血液透析以及人工肝支持等。

7、肝肺综合征

肝肺综合征是在肝硬化基础上,排除原发心肺疾病后,出现呼吸困难及缺氧体征如发绀和杵状指(趾),预后较差。肝肺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严重肝病、肺内血管扩张、低氧血症/肺泡-动脉氧梯度增加的三联征。

目前尚无治疗肝肺综合征的特效药物,吸氧及高压氧舱适用于轻型、早期患者,可以增加肺泡内氧浓度和压力,有助于氧弥散。肝移植可逆转肺血管扩张,使氧分压、氧饱和度及肺血管阻力均明显改善。

8、原发性肝癌

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,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,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、提高生存质量为原则。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(主要为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)、消融治疗、经动脉化疗栓塞、放射治疗、系统抗肿瘤治疗、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。
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