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?

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,具体如下:

一、胆囊穿孔

发病机制

胆囊穿孔是胆囊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。当胆囊内压力持续升高,超过胆囊壁所能承受的极限时,胆囊壁就会发生坏死、穿孔。这种情况通常是在胆囊管梗阻没有得到缓解,胆汁持续淤积,胆囊内炎症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发生的。

例如,胆结石嵌顿导致胆囊管完全堵塞,胆汁无法排出,胆囊不断膨胀,胆囊壁因缺血、炎症而逐渐变薄,最终出现穿孔。

症状表现和危害

胆囊穿孔后,胆汁会流入腹腔,引起弥漫性腹膜炎。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,疼痛从右上腹迅速蔓延至全腹,伴有腹肌紧张、压痛和反跳痛。同时,还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症状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弥漫性腹膜炎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,甚至危及生命。

二、胆囊周围脓肿

形成过程

在胆囊炎的发展过程中,炎症可能会蔓延到胆囊周围的组织,形成局限性的脓肿。这是因为胆囊周围的组织在炎症刺激下发生炎性渗出,白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在炎症部位,吞噬病原体和坏死组织,形成脓液。

比如,胆囊底部的炎症容易向周围的网膜组织扩散,这些组织包裹炎症区域,形成脓肿。

临床影响

患者会感到右上腹持续疼痛,疼痛程度较重,并且伴有发热、寒战等全身症状。如果脓肿不及时引流,可能会进一步扩大,侵蚀周围的器官,如肝脏、十二指肠等,引发更复杂的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。

三、胆瘘

产生原因

胆瘘主要是由于胆囊或胆管与周围器官之间形成异常通道,胆汁通过这个通道流入其他器官或腹腔。胆囊炎时,胆囊壁的炎症、坏死或者手术损伤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胆瘘的发生。

例如,在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,如果胆囊管残端处理不当,胆汁可能会漏出,形成胆瘘;或者胆囊炎导致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形成瘘管,胆汁就会流入十二指肠。

后果及表现

胆汁流入腹腔会引起胆汁性腹膜炎,患者出现腹痛、发热等症状。如果胆汁流入肠道的其他部位,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,导致腹泻、消化不良等。长期的胆瘘还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。

四、Mirizzi综合征

病理机制

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胆管疾病,主要是因为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,压迫肝总管,导致肝总管狭窄或形成胆囊-肝总管瘘。胆囊炎与胆结石常常相互关联,胆结石在胆囊颈部的压迫是该综合征的关键因素。

比如,较大的结石卡在胆囊颈部,持续压迫肝总管,使肝总管的胆汁流通受阻,同时胆囊炎症也会影响周围胆管的正常功能。

临床表现和危害

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囊炎、胆管炎症状,如右上腹疼痛、黄疸(皮肤和巩膜黄染)、发热等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,长期的胆管压迫还可能引起胆管狭窄、胆汁淤积,增加胆管结石和胆管炎的发病风险。

五、胆囊癌(相对风险增加)

关联因素

慢性胆囊炎长期存在,特别是合并胆囊结石的情况下,胆囊黏膜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和损伤,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,从而增加胆囊癌的发病风险。

例如,胆囊结石的长期摩擦和炎症刺激,使胆囊黏膜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增殖状态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异常细胞可能会逐渐恶变。

症状表现

早期胆囊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或者仅有类似胆囊炎的轻微症状。随着病情进展,会出现右上腹肿块、持续性疼痛、黄疸、消瘦等症状。胆囊癌的预后较差,所以对于长期慢性胆囊炎患者,应警惕胆囊癌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