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炎吃什么药

胆囊炎患者的用药主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、是否有感染等因素来决定,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:

一、解痉止痛类药物

山莨菪碱(654-2)

作用机制:山莨菪碱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,能够阻断胆碱能神经对平滑肌的兴奋作用,从而解除胆囊、胆管平滑肌的痉挛,达到止痛的效果。它可以缓解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,减轻患者的痛苦。

适用情况:适用于胆囊炎急性发作,疼痛较为剧烈时。当患者出现右上腹绞痛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用法用量:一般采用肌肉注射,每次5-10mg,疼痛严重时可适当增加剂量。也可以口服,每次5-10mg,一日3次。

注意事项: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口干、面红、视力模糊、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。此外,颅内压增高、青光眼、幽门梗阻、肠梗阻等患者禁用。

阿托品

作用机制:和山莨菪碱类似,阿托品通过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,解除平滑肌痉挛。它对缓解胆囊、胆管痉挛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效果。

适用情况:主要用于缓解胆囊炎引起的疼痛,尤其是胆绞痛发作时。

用法用量:一般皮下、肌肉或静脉注射,每次0.3-0.5mg,必要时可每1-2小时重复一次。口服剂量为每次0.3-0.6mg,一日3次。

注意事项:不良反应包括口干、视力模糊、心率加快、瞳孔扩大、皮肤潮红等。青光眼、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。

二、利胆药物

熊去氧胆酸

作用机制:它可以增加胆汁酸的分泌,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,从而有利于溶解胆固醇结石,促进胆汁的排泄,减轻胆汁淤积。对于胆囊炎合并胆固醇结石的患者尤其适用。

适用情况:常用于慢性胆囊炎、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。

用法用量:口服,根据病情轻重,一般每日剂量为8-10mg/kg,分2-3次服用。

注意事项:可能会出现腹泻、过敏等不良反应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严重肝功能不全等患者慎用。

消炎利胆片

作用机制:这是一种中成药,主要成分有穿心莲、溪黄草、苦木等。具有清热、祛湿、利胆的作用,可以减轻胆囊炎症,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。

适用情况: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、胁痛、急性胆囊炎、胆管炎等。
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6片,一日3次。

注意事项:可能会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。非肝胆湿热证患者如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。

三、抗感染药物(在有感染迹象时使用)

头孢菌素类(如头孢呋辛)

作用机制:头孢呋辛是第二代头孢菌素,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菌。它对胆囊炎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、肺炎克雷伯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。

适用情况:当胆囊炎患者出现发热、白细胞计数升高、胆囊区压痛明显等感染迹象时,可使用。

用法用量:一般采用静脉滴注,成人每次1.5-3g,每8小时一次;严重感染时剂量可加倍。也可肌肉注射或口服,剂量根据病情调整。

注意事项: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,如皮疹、瘙痒等。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,使用前应询问过敏史。

喹诺酮类(如左氧氟沙星)

作用机制:左氧氟沙星主要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(细菌拓扑异构酶Ⅱ)的活性,阻碍细菌DNA复制,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。它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。

适用情况:适用于胆囊炎合并细菌感染,尤其是对头孢菌素过敏或有耐药情况时。

用法用量:口服,一般每次0.1-0.2g,一日2-3次;静脉滴注,每次0.2-0.3g,一日2次。

注意事项: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18岁以下儿童等人群慎用。

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、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