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清钠降低(低钠血症)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,主要有以下原因:
一、摄入不足
饮食因素
长期低盐饮食或禁食可能导致钠摄入不足。例如,某些宗教信仰要求严格限制盐的摄入,或者一些患有特殊疾病(如高血压、肾病)的患者,过度控制盐的摄取,时间一长就可能引起血清钠降低。
在一些特殊情况下,如贫困地区食物资源匮乏,无法保证正常的盐摄入,也会出现血清钠偏低的情况。此外,长期依赖无钠或低钠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液,而没有适当补充钠盐,同样会造成血清钠的下降。
二、丢失过多
胃肠道丢失
呕吐和腹泻:这是导致血清钠丢失的常见原因。剧烈且频繁的呕吐会使胃液大量丢失,而胃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。腹泻时,肠道分泌液增多,其中的钠也随之排出体外。例如,霍乱弧菌引起的严重腹泻,短时间内会导致大量含有钠的肠液丢失,从而使血清钠急剧下降。
胃肠引流:某些胃肠道疾病需要进行胃肠引流,如肠梗阻患者通过胃肠减压来减轻胃肠道压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大量的胃肠液被引出体外,其中的钠也会丢失,如果没有及时补充,就会引起血清钠降低。
肾脏丢失
使用利尿剂:许多利尿剂会增加肾脏对钠的排泄。例如,噻嗪类利尿剂和袢利尿剂,它们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来发挥利尿作用。如果使用不当,如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,会导致大量的钠从尿液中排出,引起血清钠降低。
肾脏疾病:一些肾脏疾病,如慢性肾盂肾炎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,会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。肾小管不能有效地重吸收钠,导致钠从尿液中丢失增多,进而使血清钠水平下降。在急性肾损伤多尿期,由于肾小管功能尚未完全恢复,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。
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: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对钠的重吸收起着关键作用。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,醛固酮分泌减少,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,钠随尿液排出增加,血清钠随之降低。
皮肤丢失
大量出汗: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、剧烈运动或者发热时大量出汗,如果只补充水分而没有补充足够的钠盐,就会导致血清钠降低。因为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钠,大量出汗会使钠丢失过多。例如,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,如果没有合理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,很容易出现低钠血症。
三、水潴留过多
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(SIADH)
这是一种由于抗利尿激素(ADH)分泌过多或其活性增强,导致水潴留的综合征。例如,某些脑部疾病(如脑肿瘤、脑炎等)、肺部疾病(如小细胞肺癌等)会刺激下丘脑-垂体轴,使ADH分泌异常增加。过多的ADH会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,导致体内水潴留,血液被稀释,从而使血清钠降低。
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肝硬化腹水
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,心脏泵血功能减弱,有效循环血量减少。这会激活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(RAAS),使醛固酮分泌增加,同时也会刺激ADH分泌,导致水钠潴留。但是,由于心力衰竭时肾脏灌注不足,钠的重吸收相对不足,而水的潴留更为明显,从而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。
肝硬化腹水患者,由于肝脏功能受损,导致体内激素代谢紊乱,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水钠潴留情况。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液体大量积聚,有效循环血量减少,也会引起RAAS和ADH的激活,最终导致血清钠降低。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