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结石手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?

胆结石手术(尤其是胆囊切除手术)是常见且相对安全的术式,但仍可能因个体差异、手术方式或病情复杂程度出现并发症。以下是术后可能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及表现、应对措施:

一、早期并发症(术后1~2周)

1.出血

原因:术中止血不彻底、结扎线脱落,或胆囊动脉损伤后血栓脱落。

表现:

腹腔引流管短时间内引出鲜红色血液(>100毫升/小时),或敷料渗血不止;

心率加快、血压下降、面色苍白等休克前兆。

处理:

立即通知医生,需紧急止血(如介入栓塞或二次手术),必要时输血。

2.胆漏

原因:胆囊管残端闭合不全、胆总管损伤、肝面小胆管渗漏。

表现:

腹腔引流管引出淡黄色或胆汁样液体(每日>100毫升),伴腹痛、发热;

严重时出现腹膜炎(腹肌紧张、压痛反跳痛)、黄疸。

处理:

保持引流管通畅,多数小漏口可自行愈合;

若漏口较大或合并感染,需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(ERCP)放置支架,或手术修复。

3.腹腔感染

原因:胆汁漏、残留结石或手术区域污染引发感染。

表现:

术后持续发热(体温>38.5℃)、寒战,伴腹痛、腹胀;

引流液浑浊、有异味,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。

处理:

应用抗生素抗感染,必要时穿刺引流脓肿;

严重感染需手术清创。

4.切口并发症

(1)切口感染

表现:切口红肿、疼痛加剧,局部皮温升高,伴渗液或脓性分泌物。

处理:拆除部分缝线引流,定期换药,应用抗生素。

(2)切口裂开

原因:多见于肥胖、营养不良或剧烈咳嗽患者。

表现:切口哆开,可见皮下组织或内脏脱出。

处理:立即平卧,用无菌敷料覆盖后紧急手术缝合。

二、中期并发症(术后2周~3个月)

1.胆总管残留结石

原因:术前漏诊胆总管结石,或术中结石掉入胆总管未取出。

表现:

右上腹绞痛、黄疸、发热(Charcot三联征),严重时出现感染性休克;

肝功能异常(转氨酶、胆红素升高)。

处理:

首选ERCP取石,必要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。

2.胆道狭窄

原因:术中胆管损伤(如腹腔镜手术热损伤)、术后瘢痕增生。

表现:

进行性黄疸(皮肤巩膜黄染加重)、陶土色大便、浓茶色尿;

反复右上腹疼痛、发热,肝功能持续异常。

处理:

轻度狭窄可通过ERCP放置支架扩张;

严重狭窄需手术重建胆道(如胆肠吻合术)。

3.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(PCS)

原因:胆道动力异常、Oddi括约肌痉挛、残余小胆囊等。

表现:

术后反复出现腹胀、隐痛、恶心、嗳气,进食油腻后加重;

部分患者伴腹泻(胆汁持续流入肠道刺激肠黏膜)。

处理:

调整饮食(低脂、少食多餐),服用消化酶、利胆药物(如茴三硫);

严重腹泻可短期应用蒙脱石散;长期不缓解需排查其他病因(如肠易激综合征)。

三、远期并发症(术后3个月以上)

1.反流性胃炎或食管炎

原因: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,可能反流入胃或食管。

表现:

餐后反酸、烧心、胸骨后疼痛,伴上腹部饱胀不适;

严重时出现吞咽困难、呕血。

处理:

服用抑酸药(如奥美拉唑)、胃黏膜保护剂(如硫糖铝);

抬高床头15~20°,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。

2.肝功能异常

原因:长期胆汁排泄异常影响肝脏代谢,或术后胆道梗阻未完全解除。

表现:

转氨酶、胆红素轻度升高,可无明显症状;

严重时伴乏力、食欲减退、肝区隐痛。

处理:

定期复查肝功能,针对病因治疗(如利胆、保肝药物);

排查是否存在胆道狭窄或残余结石。

3.结肠癌风险(争议)

流行病学观点:部分研究提示胆囊切除术后肠道胆酸代谢改变,可能增加右半结肠癌风险,但证据尚不充分,需长期随访观察。

建议:

保持膳食纤维充足,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(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)。

四、特殊手术方式的并发症

1.保胆取石术

复发率高:术后5年结石复发率约30%~50%,与胆囊功能异常、胆汁成分未纠正有关。

处理:复发后通常需行胆囊切除术,因此该术式仅适用于严格筛选的患者(如单发结石、胆囊收缩功能良好)。

2.腹腔镜手术(LC)vs开腹手术

腹腔镜并发症:

戳孔疝(发生率<1%):因穿刺孔愈合不良导致肠管突出,表现为切口处可复性包块,需手术修补。

二氧化碳气腹相关问题:术后肩背酸痛(因残留CO₂刺激膈肌),通常1~3天自行缓解。

开腹手术并发症:

肠粘连概率略高于腹腔镜,可能引发慢性腹痛或肠梗阻(表现为呕吐、停止排气排便),需保守治疗或手术松解。

五、如何降低并发症风险?

术前评估:

完善超声、CT或MRCP检查,明确结石位置(胆囊/胆管)、数量及胆道解剖结构,避免漏诊胆总管结石。

合并糖尿病、肝硬化等基础病者,需控制血糖、改善凝血功能后再手术。

选择合适术式:

多数患者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(LC),创伤小、恢复快;

复杂病例(如Mirizzi综合征、胆囊癌变)需开腹手术或联合胆道探查。

术后密切观察:

家属需关注患者生命体征(体温、血压、心率)及症状变化,如出现持续性腹痛、黄疸、高热,立即就医。

长期随访:

术后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,之后每年1次体检。

总结

胆结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(总体<5%),多数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。患者需了解常见并发症的表现,术后严格遵循医嘱护理,出现异常及时沟通医生。随着微创技术普及和围术期管理优化,现代胆囊手术的安全性已显著提高,不必过度焦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