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尖瓣闭锁不全(MitralRegurgitation)是心脏瓣膜疾病的一种,指心脏的二尖瓣无法完全闭合,导致血液在心脏收缩时从左心室逆流回左心房。这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,长期可能引发心脏扩大、心力衰竭等严重问题。
一、二尖瓣的正常功能
二尖瓣位于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,由两片瓣膜(前叶和后叶)、腱索和乳头肌组成,其作用类似“单向阀门”:
心脏舒张时:二尖瓣开放,允许左心房的血液流入左心室。
心脏收缩时:二尖瓣关闭,防止血液逆流回左心房,确保血液通过主动脉泵向全身。
二、二尖瓣闭锁不全的病因
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,常见原因包括:
1.慢性病因
瓣膜退行性变:随年龄增长,瓣膜组织老化、松弛或钙化(如二尖瓣脱垂,瓣膜脱垂后无法严密闭合)。
风湿性心脏病:风湿热引发的瓣膜炎症,导致瓣膜增厚、粘连或挛缩。
心肌病:如扩张型心肌病,左心室扩大后牵拉瓣膜,使其无法正常闭合。
先天性心脏病:出生时瓣膜结构异常(如瓣叶发育不全)。
2.急性病因
感染性心内膜炎:细菌感染破坏瓣膜,导致穿孔或腱索断裂。
腱索或乳头肌断裂: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引发乳头肌缺血坏死、断裂,导致瓣膜脱垂。
胸部创伤:严重外伤直接损伤瓣膜结构。
三、主要症状
症状轻重与反流量、病程长短及心脏代偿能力相关:
轻度反流:可能长期无症状,仅在体检时通过心脏听诊或超声发现(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)。
中重度反流:
呼吸困难:活动后气短、喘息,严重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(因肺淤血导致)。
乏力、疲劳:心输出量减少,全身供血不足。
心悸:心脏代偿性加快跳动,可能伴随房颤(脉搏不齐)。
咳嗽、咯血:肺淤血刺激呼吸道,严重时痰中带血。
水肿:晚期出现右心衰竭,表现为下肢水肿、腹胀(体循环淤血)。
四、诊断方法
1.体格检查
听诊: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(向左腋下或左肩胛下传导),严重反流时杂音粗糙响亮。
心界扩大:慢性患者可能出现心前区隆起或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。
2.辅助检查
超声心动图(最关键):
直接观察瓣膜结构(如脱垂、穿孔)、反流程度(轻/中/重度)及心腔大小(左心房、左心室是否扩大)。
评估心脏功能(如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)。
心电图:可能显示左心房扩大、左心室肥厚或房颤波形。
胸部X线:心影增大(左心房、左心室扩大),肺淤血时可见肺纹理增多、模糊。
心脏MRI/CT:复杂病例中用于进一步评估瓣膜和心脏结构。
五、治疗原则
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、反流程度及症状综合判断:
1.药物治疗(适用于轻中度反流或手术前过渡)
减轻心脏负荷:
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或ARB:如卡托普利、氯沙坦,降低血压和心脏后负荷,减少反流。
利尿剂:如呋塞米,缓解肺淤血和水肿症状。
控制心率和节律:
合并房颤时,使用β受体阻滞剂(如美托洛尔)或钙通道拮抗剂(如地尔硫䓬)控制心室率,必要时抗凝治疗(如华法林、新型口服抗凝药)预防血栓。
针对病因治疗:
感染性心内膜炎:需抗生素足疗程治疗(如青霉素类、头孢类)。
风湿性心脏病:预防链球菌感染(定期注射青霉素)。
2.手术治疗(中重度反流或症状明显者)
瓣膜修复术:优先选择,尽可能保留自身瓣膜功能,适用于瓣膜结构损坏较轻者(如二尖瓣脱垂、腱索断裂)。
术式包括:瓣叶修补、腱索缩短或置换、人工瓣环植入等。
瓣膜置换术:若修复困难,需置换为机械瓣或生物瓣。
机械瓣:耐久性强(终身使用),但需终身服用抗凝药(如华法林),避免血栓。
生物瓣:来自牛、猪等动物组织或人工合成,无需长期抗凝,但有使用寿命(约10~20年,可能需二次手术)。
介入治疗:
如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(MitraClip),适用于高龄、手术风险高的患者,通过导管植入夹子修复瓣膜。
3.紧急处理(急性重度反流)
如腱索断裂、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急性心衰,需立即住院,可能需急诊手术挽救生命,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(如硝普钠)降低心脏负荷。
六、日常注意事项
定期复查:轻中度反流者每1~2年做超声心动图;术后患者需监测凝血功能(机械瓣)或瓣膜功能。
避免感染:拔牙、内镜检查等有创操作前,需告知医生病史,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(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)。
控制基础病: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管理血压、血糖,延缓心脏损伤。
生活方式调整:
限盐(每日<5g),减少体液潴留;
适度运动(如散步、游泳),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;
戒烟限酒,保持体重正常。
总结
二尖瓣闭锁不全是由于瓣膜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导致的血液反流,早期可能无症状,但中重度反流需积极干预,避免进展为心力衰竭。及时就医、规范治疗(药物或手术)可显著改善预后,多数患者术后能恢复正常生活。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