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正文

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如何治疗

我学健康网 2025-06-09 06:56

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、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,以下是详细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:

一、急性损伤的紧急处理(RICE原则)

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急性侧副韧带损伤(如运动拉伤、撞击伤等),旨在减轻肿胀、疼痛,稳定关节。

休息(Rest)

立即停止导致损伤的活动,避免膝关节负重及过度屈伸、旋转,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。

冰敷(Ice)

伤后48小时内,每2-3小时冰敷1次,每次15-20分钟,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,减轻局部出血和炎症反应。

加压包扎(Compression)

使用弹性绷带从脚踝向膝盖方向均匀加压包扎,力度适中(以能插入1根手指为宜),减少肿胀扩散。

抬高患肢(Elevation)

平卧时将患肢垫高(高于心脏水平),促进静脉回流,缓解肿胀。

二、保守治疗(适用于Ⅰ度、部分Ⅱ度损伤)

1.药物治疗

非甾体类抗炎药(NSAIDs):如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等,缓解疼痛和炎症(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,避免长期服用)。

外用药物:如扶他林软膏、云南白药气雾剂,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。

2.支具或石膏固定

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患膝于伸直位或轻度屈曲位(通常为0°-15°),固定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调整:

度损伤:固定2-3周。

度损伤:固定4-6周,期间避免负重。

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,观察韧带修复情况。

3.康复训练

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逐步进行,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。

早期(固定期):

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(绷紧大腿肌肉但不活动关节),每组10-15次,每天3-4组。

踝泵运动(踝关节屈伸),促进血液循环,预防深静脉血栓。

中期(拆除固定后):

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(如坐位垂腿、仰卧伸膝),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。

平衡训练:使用平衡垫或单脚站立,增强膝关节稳定性。

后期(恢复负重后):

渐进式负重训练:从部分负重(如拄拐行走)过渡到完全负重。

抗阻训练:使用弹力带进行膝关节内收/外展抗阻练习,强化侧副韧带周围肌肉(如股内侧肌、?绳肌)。

功能性训练:如慢跑、游泳(避免蛙泳蹬腿动作),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。

三、手术治疗(适用于Ⅲ度损伤、合并其他结构损伤或保守治疗无效者)

1.手术指征

侧副韧带完全断裂(Ⅲ度损伤),膝关节出现明显侧方不稳定(如外翻或内翻应力试验阳性)。

合并半月板损伤、交叉韧带断裂(如前交叉韧带损伤)或关节软骨损伤。

保守治疗6周后膝关节仍不稳定,影响行走或运动功能。

2.手术方式

韧带修复术:适用于韧带止点撕脱(如胫骨或股骨附着点断裂),通过锚钉将韧带重新固定于骨面。

韧带重建术:若韧带实质部断裂或严重退变,需取自体肌腱(如?绳肌腱、髌腱)或异体肌腱重建受损韧带。

关节镜辅助手术:对于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者,可通过关节镜微创技术同期修复其他结构。

3.术后康复

术后需使用支具固定6-8周,逐步进行康复训练(较保守治疗更严格):

早期以制动、消肿和肌肉等长收缩为主。

4-6周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部分负重。

3个月后可进行慢跑等低强度运动,6-12个月逐渐恢复剧烈运动(如篮球、足球)。

四、并发症及预防

关节僵硬:长期固定或康复不及时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,需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。

肌肉萎缩:通过规律的肌肉力量训练(如股四头肌训练)预防。

慢性膝关节不稳定:严重损伤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远期关节磨损、骨关节炎,需早期干预并评估是否需手术。

五、注意事项

避免过早负重或运动:尤其是未完全恢复的Ⅱ度、Ⅲ度损伤,可能导致韧带再次断裂或修复不良。

运动防护:恢复运动后佩戴膝关节护具,避免剧烈扭转、变向动作(如篮球急停、足球铲球)。

定期复查:治疗期间每2-4周复查膝关节MRI或体格检查,评估韧带修复情况。

六、预后

度损伤:通常2-4周可恢复正常活动,预后良好。

度损伤:经规范保守治疗,多数6-8周可恢复,但需3个月以上强化康复。

度损伤:手术治疗后需6-12个月康复,多数患者可恢复运动功能,但少数可能遗留轻度关节不适。

提示: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后应及时就医,由骨科医生通过体格检查(如侧方应力试验)、影像学检查(X线、MRI)明确损伤程度,避免自行处理延误治疗。
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