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正文

上睑下垂手术后如何护理?

我学健康网 2025-06-09 07:02

上睑下垂手术后的护理直接影响恢复效果和并发症风险,需从伤口护理、眼部保护、生活习惯等多方面注意。以下是详细护理要点:

一、术后即刻至拆线前(0-7天):重点防感染、消肿

1.伤口护理

保持清洁干燥:

术后24小时内伤口可能有少量渗血或分泌物,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,再涂抹医生开具的抗生素眼膏(如氧氟沙星眼膏),每日2-3次。

避免沾水:洗脸时用湿毛巾避开眼周,洗头可采用仰头姿势或到理发店清洗,防止污水进入切口引发感染。

观察异常:

若切口红肿加重、渗液增多、疼痛剧烈,或眼球出现充血、畏光、视力模糊,需立即联系医生(可能提示感染或角膜损伤)。

2.减轻肿胀与淤血

正确冷敷:

术后48小时内(含手术当日),用冰袋或冷藏后的眼罩冷敷(外包纱布避免直接接触皮肤),每次15-20分钟,间隔1-2小时一次。

作用:收缩血管,减少渗血,缓解肿胀和疼痛。

体位辅助:

睡觉时垫高头部(半卧位),避免平躺导致头部充血加重肿胀;白天尽量保持头部直立,避免长时间低头(如玩手机、看书)。

3.眼部保护与用药

滴眼液与眼膏:

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(如妥布霉素滴眼液)和人工泪液(如玻璃酸钠滴眼液),前者预防感染,后者缓解术后眼干(因眼睑闭合不全可能导致角膜干燥)。

滴药时取仰卧位,轻拉下眼睑,将药液滴入结膜囊内,避免滴管接触眼睛。

应对兔眼(闭眼不全):

若术后出现轻微闭眼不全,睡前需在眼球表面涂抹大量眼膏(如红霉素眼膏),并用无菌纱布轻盖眼部,防止角膜长时间暴露引发溃疡。

二、拆线后至1个月:促进瘢痕软化,避免外力刺激

1.瘢痕护理

避免摩擦与牵拉:

拆线后1-2天可清水洗脸(轻柔避开切口),但勿用力揉搓眼皮或撕扯痂皮(若有少量血痂,可继续用眼膏软化后自然脱落)。

避免佩戴隐形眼镜、化眼妆(尤其是眼影、睫毛膏),防止化妆品刺激切口或引发感染。

淡化瘢痕产品:

拆线后3-5天,若切口愈合良好(无红肿渗液),可遵医嘱涂抹硅酮类凝胶(如芭克、倍舒痕),早晚各一次,按摩至吸收,持续1-3个月,减轻瘢痕增生。

2.活动与用眼习惯

限制剧烈运动:

术后1个月内避免低头弯腰动作(如瑜伽下犬式、健身负重)、提重物(超过5公斤)、游泳、汗蒸等,防止头部充血导致切口出血或肿胀加重。

可进行散步、轻度家务等舒缓活动,但需避免汗水流入眼周。

合理用眼:

避免长时间用眼(如连续看手机、电脑超过1小时),每30分钟闭眼休息或远眺,减轻眼部疲劳。

外出时可佩戴墨镜,减少紫外线对切口的刺激,同时遮挡风尘。

3.饮食与生活习惯

忌口与营养补充:

避免:辛辣刺激食物(如辣椒、火锅)、海鲜、牛羊肉等发物,以及烟酒,以防加重肿胀或引发瘢痕增生。

建议: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(如鸡蛋、鱼肉、牛奶)、新鲜蔬果(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),以及富含锌的食物(如坚果、瘦肉)。

规律作息: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(熬夜会影响血液循环,延长肿胀期)。

三、术后1-3个月:关注恢复效果,及时复诊

1.观察恢复情况

对称性与弧度:术后1个月内双侧可能轻度不对称(肿胀程度差异或肌肉调整差异),属正常现象,多数在1-3个月逐渐恢复。若3个月后仍明显不对称,需联系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。

眼睑闭合功能:部分人术后1个月内仍有轻微兔眼(闭眼时缝隙小于2mm),可通过持续用眼膏缓解,多数在3个月内随肌肉适应逐渐改善。若超过3个月仍无法闭合,需就医检查是否需二次修复。

2.复诊与并发症处理

按时复诊:术后1周、1个月、3个月需按医嘱复诊,医生会检查切口愈合、提肌功能、角膜状态等,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(如瘢痕粘连、矫正不足)。

异常情况处理:

若出现眼睑外翻(眼皮向外翻卷)、严重倒睫(睫毛刺激角膜)、持续视力模糊等,需尽早就诊,避免损伤角膜或影响外观。

四、长期护理与注意事项

预防衰老性下垂:

避免长期贴双眼皮贴、频繁揉眼,减少对眼睑皮肤和提肌的慢性损伤。

日常做好眼部防晒(如戴墨镜、涂抹温和的眼部防晒霜),延缓皮肤松弛。

合并其他眼部问题:

若同时存在近视、散光等,建议术后3个月再验光配镜或考虑激光矫正,避免过早配镜影响眼睑位置评估。

总结:护理核心原则

早期:严格防感染、控制肿胀,保护角膜安全;

中期:轻柔护理瘢痕,避免外力干扰恢复;

长期:关注功能与外观的长期稳定性,及时干预异常。

多数人遵循护理规范后,可在1-3个月内恢复自然外观,提上睑功能显著改善。如有任何疑问,建议随时与主刀医生沟通,避免自行处理不当引发风险。
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。